深科普:金蝶KDDM,让IT定制更简单
售后技术专线:4006-6500-28
新购有特价、金蝶老客户升级金蝶云产品可以享受5折优惠,送手机、送话费,好礼不断!
如果说金蝶近10年的发展,是作为一个企业级软件公司向云服务厂商的转型,那么2018年后的金蝶正在从“技术公司”的角色,演变为推动业务创新的战略服务提供商。
所有这一切,都基于全局数字化环境下,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思维发生了重大转变——既需要响应瞬息万变的业务变化,又不能失去业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企业的数字化武器,从孤立的套装软件变成可加速集成和组合的,由 API 和事件驱动的生态资源的集合。
然而,如果说EBC是概念、方向,可组装是架构、路径,那必然还需要一种与之匹配的,具有高敏捷性和低门槛的工具体系。低代码、敏捷开发、零门槛工具……这些概念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解决了开发门槛的问题,也在各种数字化构建的平台里以各种各样的面貌、名词出现。
但是,低代码也是有代际更替的——早期的低代码,部分减少了程序员写代码的劳动过程;中期的低代码,门槛更低、智能属性更强,但多数还没有跳出“业务和数据资产仍然是建立在代码上”的窠臼;而真正先进的低代码,是从理念上贯穿了“模型驱动”这个概念和符合可组装特性的“高级的低代码”。
所以,我们才要谈今天的主角——KDDM(Kingdee Dynamic Domain Model)全称是“金蝶动态领域模型”。这是金蝶在近三十年企业级软件研发过程中,通过对成千上万个业务场景沉淀和抽象,结合企业架构(EA)、模型驱动架构(MDA)、领域驱动设计(DDD)等企业建模思想,采用云原生、AI等先进技术研发的一套企业动态建模体系和方法论。
简而言之,KDDM的表层体验,是通过KDDM可以更快、更敏捷、更低门槛的使用金蝶的技术能力,这和其它的低代码平台有一致性,但仅仅是表层一致性;KDDM的深层次,是“抛弃代码”,这并非是不写代码,而是把代码看成只是实现业务的一种手段,而把重点放在“企业数字资产是模型上和元数据”上。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已经不是在讨论一个低代码体系了,因为它的实现方式和目标出现了完全的变化,但我们还是要借用这个概念和入口,去领略一个全新的世界。
1
低代码很强,但不是本质
金蝶正在更敏捷的扑向云计算。
我们曾经在《什么是EBC的正确打开方式?》一文中指出,金蝶在SaaS业务上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是在于其建立了强大的、支持云原生的企业级PaaS平台金蝶云·苍穹,并在其中贯穿了代际更替的EBC思想。
很多人,都为EBC的可组装概念所吸引。这是因为,可组装有效地提升了企业效率。所以,Gartner预测,到2023年,引入可组装理念的企业将比竞争对手的业务创新速度快80%,并在应对迅速的商业变化、不熟悉的经营风险、多样化的客户体验和不确定的地缘政经环境方面,将更具韧性和战斗力。
然而,可组装这种能力能否被用户快速、灵活的掌握,还需要更具体的工具体系,这就是KDDM。
KDDM强调低代码,但不等同于低代码。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权威数据显示AI技术的工程转化率仅为53%,也就是说,只有一半的AI需求能够最终落地。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低成本、易用、泛化能力较强的技术体系,成为企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在传统软件时代,人们面对形形色色的场景和不同的需求,在那个系统不能随时随地升级的时代背景下,通用的做法是把软件做到尽可能“全能”,从而使之天然可以适配大部分需求,微软的Office系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根据统计,绝大多数人一生之中只能使用Office功能的3%,但必须为另外97%的功能分摊开发成本。
2
万物抽象 后有模型
Gartner预测,到2024年,应用软件开发活动中,65%将通过低代码方式完成。其实,低代码工作的原理并不复杂,它的最本质就是把那些反复会重复使用的代码和功能抽象出来,能够在以后复用的时候调用,这就是最质朴的解释。
张利军是这么描述的:“我们统计了我们金蝶系所有面向企业管理的应用所对应的功能、服务页面,发现面向最终端的用户界面共有3万多个。然而,我们分析下来,其中有大量的页面是大同小异的。经过总结和归纳,其实无非是三十四种,加上各种元素也就是百十来个模型,我们把这些东西抽象出来后,就有了第一代低代码平台的雏形,提升开发效率是我们当时做这个的最初级需求”。
这其实恰好印证了,真正的低代码平台,现在已经进化到了“模型”这个阶段。这是因为,我们现在要追求的是高阶段的低代码,要做到能够契合云原生和可组装理念的低代码。而其中关键在于,要做到真正的可视化和组件化,其核心就是对模型的抽象和沉淀。要把低代码平台需要调用的能力实现可组装化,那它就不能是一行行的代码,而要实现以模型为最小单位的沉淀,我们也称之为MDA(模型驱动架构)。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 ERP 系统一般都有几千个页面,但是,绝多数的页面逻辑相似性强,功能近似,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企业建模的技术,把满足或实现某一类功能的泛化成一个“模型”,借此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并提供个性化定制能力。
简单说,以前建房子是从砂子、水泥开始,效率最低;比较进阶的低代码提供了一些水泥预制件,提升了效率,但损失了一部分灵活性;而现在的模型是基于3D打印的,这种模型在快速复制和灵活性之间形成了某种兼顾,不仅架构清晰、理念先进,而且最终输出的结果也达到了专业水准。
所以,今天我们所说的KDDM,在模型前增加的“动态”两个字,并非虚设的。它必须具有一些高级动态特性,比如可以定制服务端逻辑,支持前后端分离架构等,且可以同时在 PC 端和移动端提供拖拽式、所见即所得的低代码开发手段等。
3
弯道超车的时机到了
也许你说,当有了成百上千个模型的时候,会不会让模型的选择也变成一种困难。这种想法是对的,为此,DDD(领域驱动设计)思想出现了,通过合理划分业务域,实现了以场景为核心的模型设计概念。
另一方面,脱离了PaaS的综合能力,低代码仅仅只是一个工具。而脱离了业务的积累和沉淀,低代码也难以实现企业级场景的落地。
所以,金蝶的KDDM,与Gartner新的报告中指出的“未来的数字化建设”的趋势若合符节,报告中指出的“一体化低代码将成为企业生产力释放的新动能,进一步激活企业创新力,从而极大地提高组织的敏捷性、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恰好是对金蝶KDDM的精确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