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RP市场正从成长期步入成熟期,其中制造行业占了ERP应用的半壁江山。因此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ERP管理软件,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还有很多只知道ERP好,企业一定要上ERP项目,但并不了解ERP到底能干什么,对ERP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缺乏正确的ERP常识;另一方面,市面上的ERP产品很多,各ERP厂商都在吹嘘自己的ERP多好多好,企业提出什么问题它都能解决,误导企业,使企业选择了不适用的软件,最后是上了贼船欲罢不能。笔者将自己在企业信息化多年来的经验,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公司层面
在一次跟一个客户的交流过程中,随意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换ERP?之前使用的ERP有问题吗?”客户的问题多少让我有些意外,我以为他会说软件不适用之类的话,结果他说“那家公司倒闭了!”。原来这家企业当时在朋友的介绍下,选择了本地的一家小软件公司定制开发!结果两年后这家软件公司倒闭了,随之对企业的服务也就中断了,而企业自己也无法进行维护,显然无法再满足后续业务的新需求。
所以,选择的ERP厂商,一定要选择业内比较有实力的公司或知名企业,合作客户案例较多的。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了,选择大企业知名企业,他们的软件价格高啊?如果这样考虑也是对的,但还是要从投资回报的角度去考虑价格高不高的问题,大型ERP厂商提供的软件功能更加全面,提供的顾问和服务对企业更加有帮助,带来更大的附加价值。况且,大厂商不但能伴随企业的成长过程,还能提供很多的增值服务,这在很多方面是小型软件公司做不到的,比如顾问层面,有实力的厂商就有提供更高水平的顾问的能力,服务方面也会做得更加好,体系更加规范化。可能又有人会问了,我们是中小企业,在大的供应商的客户群里面我们只不过是他们的小客户,会不会不重视我们?这方面我认为大可不必担心,据我所知,一般ERP软件厂商还不敢怠慢客户,毕竟客户的口碑比什么都重要,行内有句俗话叫“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口碑可以给软件厂商带来大量优质客户,也可以让软件厂商寸步难行。
所以,在选择大型ERP厂商的时候也需要去了解一下该厂商在市场上的口碑,在网上一般都有很多这方面的评论,另外也可以找些自己的朋友了解一下。
虽然笔者一直在强调要选择有实力的软件厂商作为合作伙伴,但并不是引导企业去找那些世界级的大型软件。国内外也有很多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ERP厂商,规模都比较大。
另外,知名软件厂商其实也各有所长,企业要在了解自己的需求的基础上去选择软件供应商,制造企业多数比较重视制造方面比较强的软件,那就去了解市面上哪些软件厂商专注于制造业或在制造业经验更加丰富。
二、软件层面
软件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软件厂商的产品丰富程度。
ERP只不过是企业的信息化的开始,是核心,上了ERP以后企业的信息化还需要更加深入,这种深入可能还需要用到PDM、OA、HR、CRM、SCM等等很多软件,这就要求ERP系统具有高效率可扩展集成的能力。 以上讲的是横向的考虑,当一个企业比较成熟,规模扩张速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横向的软件需求,但如果一个企业扩展速度比较快或目标已经定下来扩展规模,在未来5年规模将是目前规模的几倍,很可能目前购买的系统到时就不能适用了,目前的系统可以扩展后来适用吗?比如数据容量支撑、性能要求支撑、用户并发数等等。第二,ERP系统架构及技术是否稳定。
这方面需要专业人员来判断,主要是看软件的架构如何(C/S OR B/S,是两层结构还是三层结构?),使用了什么技术,开发工具是什么,数据库支持哪些,安全是如何保证的?如何支撑高并发,是否有负载均衡,平台扩展性及自定义开发如何,系统是如何保证数据不会被外来人员入侵和破坏的?
第三,软件产品的成熟度、稳定性。
这点主要看软件发布出来多长时间了,有多少客户在使用。因为新发布的软件一般BUG比较多,至少发布出来3-5年以上,有十家以上的客户在使用就比较好,别一开始做信息化就当白老鼠,搞得筋疲力尽。
第四,软件产品功能全面性、扩展性。
如何检验这点呢?可以将自己很关心比较重要的业务需求和功能点,让ERP厂商来演示讲解,看是否能做到,最好在演示的时候每个部门都参加,每个部门都来提出一些自己部门的业务或问题。
第五,软件产品的灵活性,适应性。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软件设计得非常死,想改点东西都要做二次开发,这样的软件未来的应用成本会很高。所以选择软件产品的时候要看看报表设计格式是否可以灵活调整,单据格式是否方便设计,是否可以自己制作一些系统没有的报表,系统现有界面是否可以自定义调整,甚至是否提供用户自己在系统中二次开发的功能。另外,系统的参数是否足够多?当业务控制方式发生改变时,是需要通过修改程序实现还是通过调整参数就可以了?能配置的就不要开发。
第六,软件产品的价格。
看价格主要看其性价比,如果功能满足度高,综合评比各方面都比较好的软件产品,自然价格也会高一些,而产品功能和综合评价比较差的产品,即使再便宜也不要去买,否则以后花费的成本会很高。在这里我建议企业别有崇洋迷外的思想,认为国外软件就好,企业一定要牢牢记住的是,适用的才是最好的!
三、服务层面
行内有句流行语叫:“三分软件七分服务”,其中的服务包括顾问和服务两个方面。顾问的能力在项目的成功机率和应用效果上会有很大的区别。资深顾问对企业熟悉,对软件业熟悉,如何结合应用就会提出比较优化的建议。另外,经验丰富的顾问在企业管理和问题的分析把握上也会给企业带来意外的收获。故在基本确定软件后,最好也将服务的顾问也确定下来,这样更加能保证项目的效果。
至于如何识别顾问经验是否丰富,主要才两个方面去看,一方面看顾问工作年限和工作经历,另一方面通过面谈来看看顾问对ERP系统、对业务的熟悉、看看脑子是否灵光、沟通是否顺畅,这叫面试顾问。一般来讲,当客户提出要面试顾问的时候,软件供应商或服务商通常会将最好的顾问请过去,但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却派另外的顾问去服务,故企业在这方面需要注意约束。顾问的服务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企业的ERP应用却是长期的,顾问走了以后有问题如何解决?这就需要去了解软件供应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模式,比如有些供应商提供了客户服务呼叫中心、网上在线交互支持和在线知识库,这些对于企业来讲是很重要的。当然,可能很多服务商都声称有这些服务体系,建议企业真正去尝试一下,看看电话是否能打通,网上是否真的有人在回答问题,网上的用户活跃度如何。
四、成功案例层面
最后一个层面就是案例客户了,前面的过程都通过了,心里基本上有底了,但最好还是去了解软件供应商的一些案例客户ERP应用状况,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找寻客户来源,比如向软件供应商的业务人员索取,从网上查询或通过朋友了解,然后打电话过去咨询,一般来讲,如果是软件供应商提供的客户资料,其中可能有水分,他们可能只是将其中做得比较的客户提供给企业,甚至跟客户打好招呼,这样就得不到真实的信息。参观客户也是这样,如果是软件供应商提供的名单,多数是关系比较好的客户,一定会帮他说话,所以企业想参观案例客户,最好自己能主动一些,别被牵着鼻子走。